中心动态

中心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脾胃病脾虚证侯重点研究室”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阶段评估

发布日期:2021-12-18    作者:林传权     来源: 科技创新中心    点击: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组织专家对建设期满3年的141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进行了阶段评估。由潘华峰教授带领的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病脾虚证侯重点研究室”在本次阶段评估中评为优秀建设单位。这是我校在脾胃病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次重要进展,有助于我校在国内脾胃病研究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脾胃病研究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全国最具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之一,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和国内领先的学术水平,尤其是脾虚证本质研究领域成绩卓著。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深化对中医药科技发展的思考,启动重点研究室建设工作。脾胃研究所陈蔚文教授团队抓住这一契机,整合脾胃研究所长期以来坚实的工作基础及学术优势最终被确定为第一批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这也是我国脾胃病研究领域第一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

        历经陈蔚文教授、潘华峰教授两届重点研究室主任的辛勤建设,目前重点研究室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三个研究方向:① 基于脾虚证内涵探析胃“炎-癌”转变的病因病机及扶正治法的效应机制;② 基于“脾主涎”理论探索脾虚证候微观指标的科学内涵;③ 常见难治性脾胃病的临床基础研究。经过近3年的建设,重点研究室在这三个研究方向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形成一支临床与基础紧密结合的创新型研究团队,新增青年岐黄学者1名、培养研究生超过40名,新增国家级、省部级等科技项目32项(经费总额 1100 多万元),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高水平论著114篇,申请发明专利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本轮建设成果进一步阐释了脾虚证候的本质,也丰富了脾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有益地推动了脾胃病脾虚证候的研究水平向客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了脾胃病临床诊疗价值,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中医药的智慧。